中新网上海12月10日电 (记者 王笈)达·芬奇笔下最具东方美学神韵的油画真迹《头发飘逸的女子》,《大西洋古抄本》中的11幅珍贵手稿……作为上海博物馆“对话世界”文物艺术系列大展第三展,“对话达·芬奇——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”10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正式开幕。
达·芬奇真迹《头发飘逸的女子》在上海博物馆展出。 中新网记者 张亨伟 摄
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意大利特雷卡尼百科全书研究院联合主办。展览精选了18件文艺复兴艺术珍品真迹和18件中国古代绘画传世名作进行同步展出,从“东西方在相同时代却迥然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”和“东西方在不同时代却异曲同工的艺术风格”两个视角,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。
列奥纳多·达·芬奇是家喻户晓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巨匠,其创作的《蒙娜丽莎》《最后的晚餐》等杰作吸引了无数人前往一睹真容;他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、发明家,为后世留下许多珍贵手稿,堪称文艺复兴时期的“全才”。然而,达·芬奇存世的绘画真迹屈指可数,且绝大多数作品为不可移动或禁止出境,故在中国国内难得一见。
观众临摹的《头发飘逸的女子》与达·芬奇真迹合影。 中新网记者 张亨伟 摄
展厅中占据“C位”的《头发飘逸的女子》最受关注。据介绍,这是意大利唯一一幅可出境的达·芬奇油画真迹,也是达·芬奇油画中最具东方韵味和神秘感的代表作。这幅未完成的作品描绘了一位头发飘逸的年轻女性,双目低垂,轻轻颔首,脸上带着一抹若有似无的微笑,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,从头至尾散逸出典型的达·芬奇式神秘。
距离《头发飘逸的女子》不远处,与达·芬奇同时代的中国明代著名画家唐寅的代表作《秋风纨扇图》与之“相望”。唐寅,字伯虎,号桃花庵主,为“明四家”之一。此图为唐寅晚年佳作,绘庭院一隅,仕女执扇沉思,人物面容柔婉;幅左有自题诗一首,点明“秋风纨扇”的主题,是借用典故感叹身世沉浮、世态炎凉的自我写照。
唐寅的代表作《秋风纨扇图》。 中新网记者 张亨伟 摄
同为“文艺复兴三杰”之一的米开朗基罗的两幅珍贵素描、达·芬奇弟子的重要绘画作品,以及鲜少露面的五代《闸口盘车图》、南宋梁楷《白描道君像图》等名品也在此展出,通过一些彼此呼应的蛛丝马迹,实现了跨时空的文化交流。
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,希望观众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去发现艺术的和而不同、艺术与科学的完美交融,感悟数百年前东西方艺术大师精妙绝伦的创新魅力。(完)
中新网成都12月10日电 (记者 王鹏)从四川成都开往湖北荆州的铁水联运“长江班列”10日上午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中心站首发。
12月10日上午,从四川成都开往湖北荆州的铁水联运“长江班列”首发。胡志强摄
据了解,开行“长江班列”是四川省落实国家“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,提升长江经济带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”战略的重要抓手,是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。该班列由蜀道集团作为四川省级运营主体推进开行。
当日的首发班列搭载着钛白粉、元明粉、玻璃纤维等物资,将经铁路到达湖北荆州,再由长江水运分拨至江苏、上海等地,运输时间将由原来的15-20天缩短为10天左右。
数据显示,长江三峡枢纽投运20年来过闸运量快速增长,2022年三峡枢纽过闸运量已达设计限值1.6亿吨,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再创历史新高,达到了1.27亿吨,同比增长10.02%,待闸时间已从2011年的17小时增加至2022年的223小时。随着未来广巴达万铁路扩能改造完成,西北地区铁水联运货物运量将大幅增长,会进一步增大三峡枢纽过闸压力。
蜀道集团副总经理杨如刚表示,铁水联运“长江班列”既有效减轻三峡枢纽过闸负荷,解决上下游货物通道交流瓶颈问题,又大幅提升运输时效,更好保障区域产业所需能源、工业原材料的正常供应。通过构建新的沿江物流大通道,能够进一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优化四川省营商环境,为加快四川对外开放、经济发展和产业聚集注入强劲动能。
据了解,“长江班列”未来将按照“立足四川、辐射西部”的工作思路,通过试点引导、逐步拓展、有序扩张的方式,实现常态化双向开行。预计到2030年,将完成对三峡枢纽1500万吨以上的通航运量缺口分流,约占未来三峡分流运输总量的30%,有效解除川渝及西部地区水运交通所带来的掣肘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