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雅加达12月10日电 (记者 李志全)印度尼西亚中国商会总会2023年会员年度大会9日晚在雅加达举行,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、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总主席张朝阳、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张锦雄,印尼国企部、工业部、海洋与投资统筹部等有关部门嘉宾,以及会员企业代表等400人与会,共叙友情、共话发展。
中国驻印尼大使陆慷致辞。李志全摄
陆慷代表中国驻印尼使馆表示祝贺。他说,今年是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在印尼提出十周年,也是中印尼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。10年春华秋实,中印尼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优势互补,共促发展,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,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的重要样板。
数据显示,2022年,中印尼两国贸易额同比增长20%,接近1500亿美元,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60%,达82亿美元。中国连续10年成为印尼最大贸易伙伴,连续7年位列印尼前三大外资来源地,两国已互为重要贸易伙伴,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,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,实现相互成就。
陆慷表示,作为在印尼中资企业的领头羊,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未来,中印尼关系将更加紧密,双边贸易合作和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拓宽。中印尼经贸合作走深走实,商会大有可为。他希望在新的一年中,商会总会继续坚持服务宗旨,努力建设成为会员企业相互交流、资源共享的平台;维护会员合法权益、沟通政府的桥梁;抱团取暖、团结互助的集体;树立中企形象、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。
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总主席张朝阳致辞。李志全摄
据张朝阳介绍,2023年度,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新增会员企业63家,会员总数近400家,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最大、最规范、最有影响力的商协会之一。他在致辞中代表印尼中国商会总会表达了三种情谊:感恩之情、寄望之情、祝福之情。
“中资企业是中印尼两国合作共赢的一粒种子,如今已深深扎根印尼这片充满活力和高速发展的热土,成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。”张朝阳说,未来,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将更加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共同谱写印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,为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。
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张锦雄致辞。李志全摄
张锦雄在致辞中表示,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,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不仅各类资源丰富,地理区位优势也非常明显,正在成为全球瞩目的“投资热土”。近年来,印尼与中国的合作更加全面和深入,印尼中国商会总会作为促进中资企业沟通与合作的桥梁,作为落户印尼的中资企业的“大家长”,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张锦雄说,不少中资企业来到印尼,不仅在业务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,更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,提升了当地的产业水平,展现了中资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和形象,为中印尼友好合作树立了良好典范。希望印尼中国商会总会在未来的工作中,继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,推动中印尼两国商界的更深层次合作。(完)
中新网长春12月10日电(张沫涵 吕盛楠)“我与中国有着奇妙的缘分,随着时间向前发展,现在我们的联系更紧密了。”印度尼西亚女孩苏慧娜近日在吉林长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苏慧娜与中国学生一同剪纸。吕盛楠摄
目前,苏慧娜在吉林外国语大学读书,本科专业是旅游管理,研究生主修国际商务。苏慧娜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。据她介绍,自己在童年时期就已与汉语结缘。印尼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发起汉语教学的国家之一,苏慧娜从上小学开始就学习汉语拼音、“阴阳上去”等。
“汉字是四四方方的字,和我们国家的字是完全不同的,在我眼中汉字非常有趣。”因为汉字,苏慧娜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这种好奇心也驱使着她选择到中国读书。
苏慧娜在图书馆学习。吕盛楠摄
只有亲自踏上这片土地,才能真正感受其无穷魅力。2018年7月,还不满18岁的苏慧娜带着紧张的心情首次抵达中国。当时,她的中文说得还不是特别好,因此不敢与同学交流,担心对方听不懂自己说的话。
有了这层障碍,苏慧娜一度不知该如何主动开口沟通。幸运的是,她没有放弃,而是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,还收获了一些奖项。苏慧娜告诉记者,每一次比赛都是她自己撰写演讲稿,制作展示用的PPT。
苏慧娜在演讲比赛上获奖。苏慧娜供图
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上台锻炼的机会,苏慧娜的中文说得越来越好。曾因不自信而不敢开口的她,现在可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用全中文授课,跟中国同学交流也实现了无障碍,甚至还能听懂几句方言。苏慧娜的父母也夸赞她:“中文有了巨大进步!”
印尼属于热带气候,全年气温较高;长春的冬季寒冷漫长,两个地方的气候天差地别。苏慧娜回忆,在长春度过的第一个冬天,让她感觉非常煎熬,甚至因为不适应还生了好多次病。慢慢地,苏慧娜开始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,今年冬天,她还像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一样准备了很多件保暖衣物。“入冬之后,我的身体健健康康的。”
苏慧娜在篮球社团训练。吕盛楠摄
苏慧娜很爱打篮球,这项运动让她结识了很多朋友。运球、投篮……奔跑在篮球场上的苏慧娜,非常享受与朋友们共处的篮球时光。她说,在异国他乡,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。
在本科毕业后,苏慧娜曾回到印尼做了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。在此期间,她接触到了许多中国的创业者,受他们影响,苏慧娜决定重返中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,不断提升自己。
苏慧娜坦言,来到中国后,才认识到高铁、轻轨、地铁是不同的,曾经的印尼只有火车。2023年,印尼拥有了第一条高铁——雅万高铁,这是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,给这个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
苏慧娜表示,自己会把学习到的知识带回家乡,为两国的经济和人文交流作出一点贡献。(完)